0%

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概念教学

这句话出自《论语》,下面引一段解释。

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此,朱熹的解读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011f0100bykg.html
可以对应为认知冲突,百思不得其解的状态
可以对应为好像有想法但是缺乏表达的语言
则是为了解决认知冲突而进入科学概念,而使学生豁然开朗。
是给学生提供表达的词汇帮助其达其辞,而让学生清晰表述。

同时这句话涉及到了教学时机的把握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愤时方启,悱时才发,否者教师光顾着自己启发,学生还没有进入相应的状态,那么也必然是教师自己瞎忙活罢了。

因此,优秀的教师,要能相仿设法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状态,并且及时应对,才会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我画的一个概念教学的V型图,表征了如何通过示例和问题的配合使用,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体系,解决主要问题。





那么教师有哪些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呢?这里收集了一些资源:http://bioteahouse.ning.com/group/concept

如果感兴趣,欢迎您的参与。


感谢您的鼓励和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