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外包给他人。
记得一年的暑假,工作实在太忙了,没有时间带孩子。刚好他奶奶和外婆都不在,只好把他放到暑托班。孩子不愿意,倒不是他娇气,而是要面对甚多陌生的面孔,而且是他的第一次。暑托班里人比较多,孩子挤在一起,教师会教唐诗,等家长去接的时候,孩子就一起看动画片。他们睡的床一个挨着一个,上下铺,因为人数多,老师也照顾不了这么多孩子。
这件事过去一年多了,昨天突然做了一个噩梦,梦见孩子还睡在一个黑乎乎的小屋子里,我进去接他,但是却找不到他。然后领我到后面,终于在后面的一章床上找到了他,孩子很开心立马穿衣服,感觉好像终于获救了。前面错叫起来的孩子好像很是无助。
梦境却是有些夸张了,弄的好像是从集中营里营救犹太人似的。不过这件事儿突然让我意识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要性,家长就是孩子的灯塔,就是他们的守护神。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将孩子以及孩子的教育完全外包给他人,因为那种风险是你承受不起的。
二、完整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剩下的事就是凑足学费。但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赌博。孩子的确有可能不用你操什么心就能独立,但是更多的时候孩子会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启蒙而迷失自我。
良好的启蒙并不是说要给孩子报各种班,把孩子所有的时间填满。良好的启蒙也不需要一定去上贵族学校,用金钱给孩子镀金。良好的启蒙需要的是家长的爱、沟通和陪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心、花时间。
三、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不可缺少一部分。孩子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时候是潜移默化,因此家长就称为孩子行为模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家长性情急躁,孩子也跟着急躁。家长不爱整理,孩子也丢三落四。习惯是会传染的。说教用处并不大,更多是以身作则,一视同仁。
四、养育是不可替代的。
养育是抚养和教育共同构成的。养的目的是身体健康,而育的目标这是心灵健康。家长是孩子天生的养育者,其角色就好比刚出生的小鸡跟着第一个看到的移动物体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家长需要学习、参与孩子的教育。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三口之家,年轻的爸爸妈妈却根本不知道如何抚养和教育孩子。为了更好的参与孩子的教育,家长需要有意识的学习。比如买一些书籍或者参与一些家长群。
六、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教育设计来恰当参与孩子的教育。
现代的教育非常急功近利,评判教育的标准往往看孩子学到多少东西,比如人多少字,背多少首诗词,后者考试。可以说迷信考试是家长提高孩子教育质量最大的障碍。考试能考出来的东西非常有限,这种评判的方法既不科学,也不全面,还不准确。
家长可以通过设计孩子的教育来更好的参与教育。这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是让孩子享受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高质量的教育。第二是通过设计让家长对教育有更多的理解。第三是通过技术支撑的共用、共享、共学和智能匹配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以及孩子的最优化发展。
七、监护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的责任和权利。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在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发挥积极租用。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别人不闻不问,实际上就是推卸责任,当然也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为人父母。权利和义务缺一不可。
八、监督家长权利滥用,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人物品。
家长是成人,自然要比孩子拥有更多的实际掌控力,但是却应该谨慎运用这些权利,切不可滥用。比如把孩子当作撒气筒,动不动就动用武力,这是简单粗暴的做法,不可取。
九、家长要经常对孩子敞开怀抱,接纳情感,但是不是纵容。
虽然孩子错误的行为家长是可以惩罚的,但是不易在家长生气的时候惩罚,因为容易失去了分寸,也不容易让孩子区分是家长生气还是自己犯错。但孩子伤心的时候,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敞开怀抱,接纳情感,但是还是要坚持原则,绝不纵容。
十、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控制、选择和自主决策。
家长的引导、惩戒都是为了让孩子逐渐能够自我掌控自己的行为,学会选择和自主决策。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养是为了不养。一句话就是帮助孩子独立,能善其身,达己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