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校逻辑背后的3个漏洞

名校逻辑

现在的教育非常的急躁,教师恨不得替学生学习,把学习内容规划好,把练习题目准备好,把学习技巧总结好,学生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睁开眼睛、注意听讲,就差把学生从椅子上拽下来教师自己上了,这是极其危险的。表面来看,这是教育的不淡定,深入去想,这是恶性竞争的苦果。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家长好名校,孩子多累死”。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我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错误认识,那就是认为学习靠老师,学生靠学校。

我不是完全否定教师和学校的作用,我也是一名老师。但是,相对学生自己而言,我们确实片面夸大了老师和学校的作用,甚至学生自己也这么相信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更应该相信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没什么用,学习靠自己”。如果说教师有些作用的话,那么最大的用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没什么用,学习靠自己”。学习确实只能靠自己,生活也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才是出路。学生和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心安了,你就可以有更长远的打算了,而不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在辅导班之间奔波、乱闯、乱撞。

学习只能靠自己。教师可以做的无非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内容,本质上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如此而已。教师永远不能、也不应该替代学生,甚至是教授所谓的学习技巧,否则很容易越位。大智若愚,对于教师而言是极为有道理的。外部环境终究还是要作用于学生自己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学生本身才是决定因素,即便是环境恶劣,只要自己肯下功夫,也能创造条件成才。其实反观今日的大师,他们小的时候哪有这么优越的环境,反而是饥饿感和艰苦生活磨练了他们,成为他们日后无形的财富。现在的孩子生活富足,但是他们感知饥饿和困顿的机会反而被剥夺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另一种悲哀。

我们为什么那么看重名校,名校真那么重要吗?如果你是家长,让你选择,你几乎肯定也会选择名校。那么,名校到底好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名校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学习条件,集中了教育的优质资源,而这些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要么是政府花钱,要么是家长掏腰包。在花钱这一点上,家长是毫不含糊的,是真舍得花钱,以为花钱就能解决问题。那么,是不是进了名校,有了名师,就能学习好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第一个观点上,学习是靠学生自己还是靠老师。假如,我们把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只限定在学生和老师之间。那么,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到底有多少是学生,有多少是老师,不同的学习阶段是否不同呢?这可以是个研究课题了。有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差一分没有被名牌大学录取的孩子后来的发展和这个大学的毕业生并没有差异,前提是你确实报考了该名牌大学。可见名校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巨大。假如我们认定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那么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就不会盲目的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来竞争名校了,因为只要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培养好就可以了,而这是每个学校都能努力做到的。

其实,名校之所以牛还有一点我们忽略了,那就是名学生的作用。名校作为一个光环是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个较高的起点,但是要保持这个光环,就必须培养出杰出的人才,那就是名学生。但是,就是因为名校的光环效应,吸引学生竞争的结果就是名校获得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生源,这些学生并不是名校培养的,只是被光环吸引而来,所以这是一个正反馈,强者越强、弱者更弱。因此很难说,是名校给学生带来了收益,还是名学生给学校带来了名誉。名校的形成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公共资源应该更加倾向于后起之秀进而催生更多的名校,这样才能达到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因国家财政支持而成就的公办名校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每个学校都要承担一定的摇号生源的话,那么,名校应该承担更大的比例,这是一种责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在社会阶层的合理再分配、避免阶层固化。

总结一下,当今择校热、教育浮躁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犯了以下3个根本性错误:

  1. 错误的认为学习靠老师,而实际上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
  2. 错误的认为名学生是名校培养的,而忽略了名校因为招到了好学生而成为名校。
  3. 错误的认为教育只发生在学校,而实际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对于这些错误,好心的学校只会纠正你最后一个错误,其他的就需要家长自己醒悟了。

感谢您的鼓励和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