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注视
男孩在练习网球,父亲在观看。每次球总是打下网,教练就换另外一个女孩继续练习。男孩很失望往回走看着父亲,父亲也看他,没有任何表示,好像下网是很平常。男孩继续尝试,终于能够和教练打了10多个回合,教练很满意,男孩也很满意,看着父亲,父亲会心微笑,伸出大拇指。
这是一个切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哪个男孩就是我的儿子。但当时,他打得不好,我也挺着急,但是我暗暗告诉自己不要有任何表情,不指责,也不鼓励,因为这时鼓励实际上还是说他做的不够好。但是,当他通过努力练习取得效果时,就要把发在内心的喜悦表漏出来,大大地给予赞赏。孩子非常敏锐,他能感受到。
这背后其实蕴涵一个原则,就是在放大他自身的积极情绪,而弱化他的消极情绪,同时帮助他形成正确的归因,那就是通过努力能够得到成功,失败说明努力得不够。
最近读了一本书《终身成长》(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得韦克),推荐给大家读。它的核心观点就是要树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而脱离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束缚。
这么简单的一个观点,值得写一本书吗,值得!而且是全美排名前十的畅销书。书中介绍了一系列的案例和策略,值得想就此做出改变的读者一读为快。那么,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主要有以下不同:
1、成败观不同
成长型思维的人对失败具有更强的承受力,他们会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或者方法需要改进。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会认为自己不擅长而放弃继续努力。成功时,成长型思维会因为努力得到回报,而付出更多努力。但是,固定型思维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而且会不愿尝试新的挑战,因为一旦失败自己就会备受打击。
2、自我观念不同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万事皆有可能,只要付出努力。也就是自己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会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让自己获得发展,至于因为努力而获得成就反而成为副产品。但固定型思维的人则会认为自己的状态无法通过努力而该改变,于是就不再谋求改变,而原地踏步。
3、反馈观不同
成长型思维愿意接收外部的评价反馈,因为他们把评价反馈看作发展的机会。但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逃避评价反馈,他们会认为评价是一种威胁,危及他们的自我认识。
4、探求欲不同
成长型思维的人喜欢不断挑战自己,比如喜欢做难题的总是想方设法找一些更难的题目来做,或者探索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们很容易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相反,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不愿意承担名誉扫地的风险,喜欢炫耀自己的能力,习惯呆在自己安全的领域,对于未知的领域缺乏同样的好奇心。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把人分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固定型思维,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持有固定型思维,有些方面则持有成长型思维。比如我认为自己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这就是固定思维。我认为,可以通过不断写作本身来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成长型思维。
有时不在一个方面努力是为了在另一个方面更努力。比如我不会投身歌唱的行业,而会把时间留给写作。这时,这种放弃努力是一种积极的脱离,因为其目的是更好地探索其他方向,所以就整体而言还是成长型思维。但有时,不断探索也可能是为了维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形象的一种假象,那就会生活在别人看法中,其本质是谋求他人的认可,这是另外一种自我偏离。此外,还要记得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值得不断努力的。
人是复杂的,需要自己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当固定型思维阻碍我们发展时,要有勇气走出思维的墙,探索崭新的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因为,世界能够给你的要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你能做到的也要比你认为你能做到的多得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