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的根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主的希望,因此一说到教育,就会涉及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每个学校。但是人们关于教育的理解,却显著不同。
教育是希望
对于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教育带来的是希望。父母希望孩子好好读书,长大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活的比自己好。父母的想法很伟大,也很天真,他们对自己已经不报答的希望了,但却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为他们的读书努力赚钱,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撑。
教育是负担
对于城里的孩子,教育是没完没了的课业。父母给孩子安排了各种补习班,孩子回到家做各种作业,有些作业完成不了的还需要家长帮忙,写完了还有家长签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过早、过度教育对孩子的危害,于是提出减负、双减、禁辅等措施,但是结果还是不理想,孩子还是要上各种课,只不过上的时间、方式、种类进行的变化而已。
所以你看,没有教育不可以,教育过度也不行,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相互平衡平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教育是指向个体发展的集体性社会实践
教育并不是社会产生时就有的,教育是一种集体性社会实践,只不过这种社会实践不再仅仅指向高效的生产,而是指向帮助部分人群学会生产本身。
为了让学习者更好的观察生产的过程,于是委派一个专门的负责人对实践活动进行优化,优化包括活动内容、形式、时间、顺序等,这个专门的负责人就是教师。
教育具有社会角色再分配的功能
对于社会来讲,教育是社会职业再分配的实现方式。如果教育不能改变人们的命运,社会阶级固化,贫富差距加大,且无法改变,那么教育就失去的其社会再分配的功能。
不是教育决定你的人生轨迹,而是你决定了自己的教育轨迹
教育似乎是导致个人发展路径不同的原因。比如每个人的学历不同,其工作岗位也不同,似乎是教育过程决定了工作岗位。比如,从名牌大学毕业,进入外企或者国企或者从政就成为理所当然。这种表面的前后顺序关系,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先后发生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但因果关系肯定是前因后果。实际上,你可以从事任何你想从事的职业,只有你为此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教育是个体迭代发展的过程
教育是个体能力和观念自我迭代的过程。有的人喜欢说是能力发展,我则喜欢用迭代,因为有的时候能力会短暂的退步,然后又踏上一个新台阶。这时说发展就没有迭代合适,迭代是对原有能力的重新选择和组合。能力发展是个体在新情境压力下选择、优选出来的,而不是原有能力的简单延伸。
教育就是自我解放的过程
教育的终极是自我教育。我们通常理解的教育都是教育别人,教育是一个及物动词。有时我们会认为,学生发展是教师的教育导致的。我们当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人获得发展。但是对于发展或者自我超越发挥更大作为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没有人能替别人认知,也没有人能替你认识自己。教师只是在你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已,但是行路人还必须是学习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极致必然是指向自己的。换句话说,他人教育只能通过自我教育发挥作用。所以他人教育的最大成就也是唤醒个体的自我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自我解放。既然教育最终都会指向自我,那么其中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呢?自我的超越和解放就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有人会将教育的终极目的表述为某种状态,比如自由、幸福、随心所欲不逾矩、天人合一、自然无为、立德、立功、立言。但是这些状态却差异很大,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但是总体而言都是实现某种形式的自我超越和自我解放。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实现某种状态,而是超越某种状态。超越的方式有多种,超越之后获得状态也不同,所以实现超越的路径也因人而异,不可复制。其根本原因是我的束缚不同,解放路径当然也不同。
教师是以教育谋生的人,也是以教育为使命的人
教师是以从事教育活动为职业谋生的人。有人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可见教师对人的影响作用。但是如果单纯从职业而言,教师就是以从事教育活动赚钱的人。当然也有不赚钱的教育,但是教育总要活着,中药养家糊口,所以说教师是从事教育活动谋生的人,谋取的可能不一定是钱财,也可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说教师是以教谋生不是一种贬低,而是实事求是。认识到这一点,反而能让教师活的更踏实,教育就是教师与社会交互而付出的个人劳动,而且这种劳动或者服务对社会以及个人是产生积极作用的,它当然是有价值的,值得付费的。
生物学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生物学教师
我们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某一个学科的教师。作为教师,为了刚好的分工合作,教师只教授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有了学科教师和学科教育。但不能因为自己是物理老师或者生物老师,而就对学生没有任何其他的责任,相反,因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自我解放,教师不能只局限与自己的学科教育职责,而必须相互配合为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作额外的事儿。也就是教师必须首先是教师,不分科的对学生具有引领职责的教师,然后才是负责某个科目的教师。教师的眼中是一个完整的希望自我超越和自我解放的人,而不是只关注学科成绩的教师,那是教育的异化,学科教育的异化,它将导致学科的割裂,把教师和学生束缚在认为附加的学科边界束缚之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比如在各学科布置作业,如果都站在自己的学科的角度,那么布置更多的作业无疑是对提高学科成绩有利的,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却十分不利,导致这个结局不仅是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更根本的原因是教师身份定位的问题,你把自己首先当成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学科教师,假如所以学科教师都能把自己首先作为一名教师,那么关心孩子的成长、合理布置作业才是正解,而不是陷入学科作业竞赛之中。
教育是艺术也是科学
教育需要符合认知规律和学习科学。教育不是任何方式都可以,也不是怎么教都行。教育方式方法可以多用,但是必须要能充分吸收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教育必然是一个自我迭代的过程,一个反复优化和选择的过程。有方向的多样化,有原则的选择,是教育快速优化的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发展是进化过程,我们可以借助进化的规律和思想来做教育。
教育的成功可以借鉴,但不可复制
教育的成功不是同样一种成功。有的时候,我们看到某个班级、某位教师、某个学习的教育成功,特别有复制成功的冲动。但是复制的前提是成功是同样的,起点也是相同,这样复制方法和路径才有意义。但是对于教育而言,第一点就不成立,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成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所以整体复制的意义不大。其次学生不同,不同学校、班级学生有显著差别,不同学生个体也有显著差别,所以我们不复制,我们也复制不了。教育的目标不是让所有人都相信同一种成功,教育的目的恰恰是打破这种观念,让个体踏上自己与众不同的自我教育的道路。
大学教育在于开拓你的人生,而不是相反
大学教育不是简单的提供学生达成目标的能力和效率,大学教育更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发展自己。有人说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未来要谋生,要从事某一职业,未来有哪些挑战学校教育就要教哪些内容。简单的说人生是一条跑道,学校的作用就是加速,让学生跑的比别人更快。哪是不是也死得更快呢?!教育不该如此之狭隘!为什么是一条跑道,每个人的跑道都不同!跑去哪里?每个人的终点都不一样,当然死亡除外。为什么非要跑,走可不可以,散步可以不,为什么要错过身边的风景。所以,大学教育,不是学生的人生加速器,虽然它会教授你很多学习方法,也会提高你的能力,它是你重新定义人生、认识自己的交叉路口。
学校是一个高效、相对安全的试错场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少犯错,多正确。但是人生的很多事情,你不尝试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所以,与其说学校是一个教授正确知识的场所,还不如说学校是一个高效试错的安全场所,因为一旦你进入社会犯错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同学们,你有理想吗,那么一定在大学期间把自己的想法都试一试,目的当然不是高效的犯错,而是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和大学场域的天然优势,降低你的人生犯错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一生计划都停留在这个场域,只有他又一颗天真的心,和被讨厌的勇气,那么它就可以通过不断试错找到自己的道路,走在终身学习的路上。
所以教师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因为对于爱学习的人,这是一生幸福,是天堂,对于讨厌学习的人,这是地狱。天堂地狱只是一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