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教育技术整合的自我研究和反思

有些现象,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存在,而教师却仍然不闻不问。为什么教育技术的优势如此明显,但教师却很少能够真正的将其与教学恰当的整合。

当然,有些教师本来就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更何况花费努力进行整合了。

但是,不可否认,有很多的教师是愿意尝试和接纳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苦于无法完成恰当的整合,或者说整合的难度或者成本太大,以至于让他们望而生畏。

这几年,我也尝试了很多次这样的整合,也失败了很多次,自己有了切身的体会和经验,也开始逐渐理解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那么,教师会面临哪些困哪呢?

  1. 有需要时,找不到合适的工具。
    (技术知识的缺乏)
  2. 没有时间、能力制作、开发或使用相应的工具。
    (技术素养的欠缺)
  3. 有合适的工具,但是没有合适的硬件和网络环境。
    (技术的水土不服)
  4. 工具或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短命的技术和平台)
  5. 整合本身的高难度和高成本。
    教师在整合时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技术工具,难度比较大。
    教师在设计相应课程和维护平台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
  6. 对技术的过高期望或者过度失望。
  7. 对技术不信任。

技术整合绝非教师一人能够完成,必须需要有支持团队和技术顾问。在国外,很多学校都设有这样的岗位技术顾问(Technology Consultant)。这回极大的解决教师技术整合的时间成本,进而提高技术革新效率。

反思5年的教学经历,我的教育技术整合之路分为如下阶段:

  1. 激进的技术整合
    博士刚刚毕业,带着对教育技术的很多渴望参加到大学教学工作中来。那时候是一个技术激进分子,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中都尝试使用了很多技术工具,比如wikispaces,好看薄(现在已经消失了),diigo,Google系列工具等(Googlegroups,Google Reader, Google docs等,现在这些工具有的消失了,有的访问不了)。当时,博士期间是受了教育大发现社区的鼓励,也是受到庄秀丽老师的影响才对教育技术工具产生这样高的热情。
    我曾经在微格教学中,使用过wikispaces,因为这是一个免费的平台,而且具有合作编辑和知识沉淀和管理的功能,唯一的缺憾是英文界面,存储量不大,且又是访问不稳定。但当时,还确实弄的红红火火。学生利用wikispaces记录学习日志,或者共同编辑学习手册,利用好看薄分享课件,还利用但是新兴起的微博来进行互动。遇到的难题是,这些工具相互分离,学生需要逐个单独注册,并花费相当的时间学习如何上手。有学生向我抱怨说,花费在平台上的时间太多了,反而成了负担。
    反观这次尝试,虽然利用这些工具创造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机会,但同时也增加的学生学习的成本,特别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多而杂的工具,没有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紧密整合起来。学生反而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而这些工具的用户体验也不如人意。技术并没有体现出其必需性和创新性,不是雪中送炭,反而成了画蛇添足。
  2. 收敛的技术整合
    在关注到了前两年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后,同时也是因为我自己的技术热情稍有减退,我逐渐开始把精力主要放在两个工具上,wikispaces和flash制作上。
    但是的目的是避免过多的分散学生的精力,从多个工具到关注和使用一个工具,并加以充分的利用。但是我为学生做了很多页面的模板,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使用模板,从而提高编辑效率。同时也有一些社区学习手册等。当问题还是存在,一个是互动性不强,再有就是访问的稳定性还是不好。有些学生打不开网页,或者需要使用火狐浏览器才能打开。
  3. 怀疑和放弃技术整合
    有大约一年的时间,也是因为暂停了手上的教学工作,我逐渐开始反省对所谓技术工具的偏执。但同时我也参加了coursera等在线课程,并获得了几门有质量的课程认证(如Ng的人工智能)。
    技术要想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教师+团队+技术+环境+学生=学习成效。
    也就是,教师要有主观意愿和相关素养,要有相应的支持性团队,要选择恰当的技术工具和平台,要有合适的外部网络和地面环境,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使用习惯。可能这些也只是技术发挥成效的部分条件,而非全部,当即便想满足这些条件,也是一名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说无法奢望的。
  4. 开始使用自己团队搭建的平台
    2014年9月开始使用 Claroline平台,这是我们专门为了搭建自己的网络课程选择的技术构建,并在学校的服务器上搭建的。这个平台的好处在于统一门户,学生只需要注册一次,就是可以加入其中的所有课程。其次,这个平台也初步提供了用户跟踪的功能。最后,这个平台还可以建立学习路径和在线测试。当然,它也存在不足,比如难于开展互评,互动性不强,在线测试功能不完善,界面不够友好等。
  5. 现在开始关注和使用QQ和Piazza
    实际上,作为教学平台,我们只需要如下功能:
    资料存储和共享
    内容展示和梳理(wiki会比较合适)
    主题讨论和答疑
    在线测评和反馈
    Piazza可以实现这些功能,但是也偶尔访问不畅快。
    QQ也能实现这些功能,但是整合性较差。
感谢您的鼓励和打赏!